2023年中泰聯合認證西昌春季陽光行
為感謝全體員工為公司發展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增強員工的凝聚力,豐富集體生活,讓員工在繁忙的工作中放松身心,以更飽滿的精神更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面對工作,也為了增強同事之間的溝通交流,經公司研究決定,于2023年2月9日-12日特別組織為期三天半的中泰聯合認證2023年西昌春季陽光行。
9日下午1點,在公司指定地點統一集合出發,經“云端上的高速公路” — 雅西高速,途觀亞洲第一高墩 ( 182 . 5 米 ) 臘八斤特大橋、泥巴山隧道(此處可觀陰陽兩重天),沿途感受川南丘陵地帶的秀麗風光,前往耳熟能詳的西昌。
第一站,邛海。
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古稱邛池,屬更新世早期斷陷湖。其形狀如蝸牛,南北長11.5公里,東西寬5.5公里,周長35公里,水域面積30平方公里左右;湖水平均深14米,最深處34米;水面標高為1507.14—1509.28米;水位變幅小,集水面積約27平方公里。
邛海地區屬于中亞熱帶高原季風濕潤氣候區,素有小“春城”之稱,蘊藏著豐富的氣候資源,對發展工農業、航天業、旅游業都十分有利。邛海四周園林綺麗,景色宜人。瀘山在側,海、山連為一體,變相輝映。歷史上許多宗教建筑選擇在周邊建設,古廟錯落有致,掩映于蒼松、林海之中形成了豐富的人文景觀。
金鱗沙灘景區就像是鑲嵌在邛海風景區夢尋花海濕地公園內 的 一顆明珠,白沙,藍天,紅花,綠葉倒映在碧水之中,分外妖嬈!景色怡人,令人向往!
瀘山又名蛙山,在西昌城南 5 公里的邛海南岸,是四川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瀘山海撥 2317 米。它東臨碧波如鏡的邛海,西瀕蜿蜒秀麗的安寧河,北有歷史古城西昌,南依巍巍聳立的螺髻山。山上古樹參天,松樹尢其茂盛,古人曾用“松風水月”來描繪瀘山邛海的風光,即瀘山的松、安寧河的風、邛海的水、西昌的月。瀘山林中小道逶迤蜿蜒,排立路旁的蒼松翠柏把游人引向山中,直達山頂。濃蔭叢中隱有漢、唐、明、清年代修建的光福寺、蒙段祠、三教庵、祖師殿、觀音閣、王母殿、玉皇殿、青羊宮、五祖庵等 10 多座古剎。
第二站,螺髻九十九里
螺髻九十九里(別稱:螺髻九十九里旅游景區、螺髻九十九里瀑布、大漕河瀑布),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喬窩鎮,是螺髻山核心景區。還有著保存完整的第四紀冰川遺跡。螺髻九十九里景區最高峰海拔4359米,面積約8平方公里。由百瀑谷、螺髻第一峰、云端之上、原始森林四大景觀群組成;距離以西昌市南約45千米,集觀賞、娛樂、養生于一體,是難溫泉浴場,其水溫常年保持39℃,泉水無色、透明、無味。螺髻九十九里2013年被世界紀錄協會認定為“世界最大溫泉瀑布”,被國家旅游協會評定為“最美溫泉旅游景區”,是國家4A級風景區。
晚飯后,我們來到建昌古城。建昌古城在明代時為正方形,四墻各為1200米長,占地面積144公頃。古城文物分布多達2400余處,古遺址、古墓群古石刻、巖畫、古建筑遍及西昌市。現存面積約130公頃,城內以四牌樓為中心,向四方輻射,其北稱北街,其南稱南街,其西為倉街,其東為府街,四條街道呈“十”字形交叉而建。明代文學家楊升庵、清代書法家何紹基、清侍郎查儉堂以及近現代教育家黃炎培等都曾在建昌古城留下墨跡。 建昌古城承載了一代代西昌人的記憶,是西昌市重要的文化遺產,也是西昌市民們的生活家園。
隨后走進【唐園】,“一城、一水、一街”皆為西昌經典“留影”。
第三站,邛海濕地公園。
邛海國家濕地公園,是經國家林業局批準建立并公布的具有較高生態價值的高原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總面積約兩萬余畝,具有涵養水源,調節城市小氣候,凈化水質,提供動植物棲息地和生態景觀的多重功效。 邛海地區鳥類(主要指留鳥)共32種,主要有白鷺和海鷗及其他野生鴨類。
看完日出,喂了海鷗,帶著愉悅的心情踏上返程的路,開啟新的征程,期待下一次相遇。